上海园区招商办公室
联系人:梁经理
联系电话:15000456391
欢迎来电咨询,竭诚为你服务!
1955-1965年间,我军首次实施军衔制,获得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元帅等将军军衔的将领被称为开国将帅,开国将帅中最著名的又是十大开国元帅与十大开国大将。因为他们军衔最高,名额也有限,更显弥足珍贵。
不过,原先你定得开国元帅和开国大将不止都是10名的。随着一些文史资料的解密,我们对1955年首次授衔的史实有了新的参考。
1955年原定开国大将15-22名,最终定选粟裕陈赓等10名,落选的5-12名都有谁?最终授什么军衔?

根据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罗荣桓给毛主席的《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问题的报告》显示,拟授15-22名开国大将。
名单中除了后来获得大将军衔的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位将军之外,还有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周纯全5人,这是15人名单的方案。
在拟授开国大将22人方案中,在15人名单中递补了: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7名将军。
通过上面的圈点,我们可以看到,张宗逊和萧克是在考虑之中的。
最终,十大开国大将名单定型,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周纯全、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12人落选,他们1955年授的是开国上将军衔。

12位开国上将最终未能评为开国大将虽然遗憾,但是能进入选定名单,也足以证明他们的功勋地位比起大将也不逊色。每一位都是我军的将领,栋梁之材,他们身经百战,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推翻压迫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复兴与现在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值得后人缅怀与尊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ked.com/1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