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国安局招聘条件(国安局招聘条件身高限制)

上海园区招商办公室

联系人:梁经理

联系电话:15000456391

欢迎来电咨询,竭诚为你服务!


公务员是什么?为什么考公务员?如何才能考上公务员?这是大家面临公务员这个群体时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我想说:你还是百度吧,它的答案会比较标准。而第二个问题,那答案就因人而异了。有人是自己想考,有人是“我妈说”得考。如果你要问我,那我会说:这是我人生规划的一部分。看到这里,说实在的,前面两个问题,我是真心无法给大家一个较好的回答。而第三个问题,作为砺行的“骨灰级”老学员,我想,我应该可以给你们一些参考价值。那么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第三题的看法。

在谈论第三题之前,我也先稍稍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战绩”,不管笔试还是面试,都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份战绩充分地展现出了一个“工科男”的心路历程。

· 2015.10.24 河南省考笔试104.1分 岗位第十名 进面

· 2015.11.29 国考笔试110分 名落孙山

· 2015.12.13 上海市考笔试133.4分 超进面18分 进面

· 2015.12.20 浙江烟草笔试139.5分 岗位第一 进面

· 2016.1.30 国安局笔试144.5分 岗位第二 进面

· 2016.3.12 江苏省考笔试139分 名落孙山

· 2016.4.23 浙江省考笔试141.5分 岗位第一 进面

由于各种原因,参加面试三次,放弃两次。在满哥和砺行团队的帮助下,面试成绩还算是“没辜负”:

2016.1.23 烟草面试84.44分 本考场第一,成功

2015.3.23 上海黄浦区面试70分 招3第4,惜败+惨败

2016.6.4 浙江省考试面试90.6分,成“公”

这就是我的成“公”之路。

First blood:无知

要说我决定考公务员,那是大一的那年寒假。但是从那年的寒假到笔试集训月,我对公务员都是一无所知。不知道考什么,不知道怎么准备,甚至没有做过一道题目。那么那段时间,我做了什么呢?

(1)积累

在砺行,有个词叫“满哥说”,这就跟“我妈说”是一个道理。这段时间,我看了几本书《二号首长》、《学会提问》……看了几部电视《甄嬛传》、《大秦帝国》……看了几份报刊《人民日报》、《半月谈》……现在回想,自己能够有现在这样的成绩,很大功劳归结于自己《人民日报》的摘抄积累。

(2)思维训练

工科男的通病——申论。一听到“申论”这两个字,我就脑袋一团浆糊。写个思想汇报我都需要Ctrl+C跟上Ctrl+V,更别说写一篇要切题、要逻辑、要深度,还不能百度的申论了。这时候,满哥给了我一条提示:思维训练。从此,我加入了一个群:浙师大思维训练群。在那个群里,每隔一段时间,满哥就会推送一个热点,让我们根据这个热点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抱着考公务员的决心和毅力,我花了一下午,“难产”般地写了第一篇。当时满哥约我到了他办公室,看了我的文章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水平还有待提升。然后,又详细给我分析了一下这个时政热点,点拨了我大致的写作方向和写作思维。同时,还推荐了我几本书,以及写得较好的范文。就在这样的轮番攻击下,我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除了对满哥五体投地的崇拜和感激之外,自己也暗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思维训练坚持下去。之后一段时间里的每一期,我都没有落下,每一期,满哥都有点评和范文推荐,在对比中,自己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然而,那段时间同样是灰暗的,直到某一天的一个深夜。清晰地记得那是我写的第四篇,那天晚上11:30左右,看到满哥将批改好的文章以及反馈意见在群里回复,眼角的一丝余光看到了,本期推荐范文:XXX。那一刻,我激动得睡不着,那一刻,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满哥的那句话:思维水平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Double Kill:懵懂

一个多月的集训期,自己对公考也稍稍有了一些认识,不只是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了,自己感受到了公考带来了一些些的压力。但是,这一个多月,自己收获了很多。

(1)方法

有人说,不用方法我也能做对题,但我想说,有了方法,你不仅能够做对题,还能确保准确率和速度。没学方法前,常识的正确率跟运气成正比,言语的正确率跟感觉成正比,数量的正确率跟还能吃多少老本成正比,逻辑的正确率跟考试的心情成正比,资料的正确率题型文字长度成反比。所以,一套题做下来,分数跟时间又成了正比,时间给我越多,正确率也就越高。但是在限时考试的模式下,行测的成绩也就相对“稳定”,总是离“合格线”差那么几分,总是提高不上去。而用了方法之后,你会发现,常识有诀窍,言语是有逻辑的,数量可以秒杀,逻辑可以推断,资料可以速算。用了方法后,同样的两个小时,你可以做更多的题,做更多对的题,分数自然而然也就上来了。

第一次参加言语的模拟考,80题,自己错了36题,惨败。看到卷面上的一个个“×”,自己的信心也随着下去了,突然感觉公考无望了,思想开始动摇,是不是自己选错了道路,是不是自己根本就不适合考公。

那天晚上,自己想了很多,鼓起勇气给满哥发去了一条微信,满哥的回复中以鼓励性的话为主。但是在第二天,满哥给我们详解了每一道题,用方法解了每一道题。就在那解题的瞬间,我发现自己居然也有了一丝丝的想法,发现自己居然也能用上满哥的高大上方法了。也许就在这潜移默化间,自己已经学到了方法,只是运用得还不够。然后,自己顺带看了看身边的同学,一看跟自己差不多嘛,除了朱菲菲这种汉语言的大神,但是自己跟她也差不了多少。当时一个想法就上来了:怕什么,学了满哥的方法,我早晚超过你!虽然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因为她比我学得更认真,哈哈哈),但是,之后的测试中,40题的言语,自己也错进了10个以内,没有错的太离谱。对于这个模块来说,有这样的成绩,至少领先了很多人,也不会拖总分的后腿。

(2)友谊

在砺行班,我们都有自己的团队。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happy。遇到困难,我们会一起解决。吃饭的途中,我们会结伴而行,在路上,我们也会讨论下上课的题目。数量你不会,你问我;言语我不会说,我问你。一起打篮球,一起夜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友谊也慢慢积累得越来越深。

Triple Kill :困惑→团队

说真的,集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自己有少许的堕落。碰到实习、碰到毕业设计,时间上,经历上很难调节开。满哥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一再地劝我们,要把握住公考这条主旋律,但是自己在行走的时候还是偏航了。

在实习结束后,在河南省考结束后。自己已经将暑假课程的内容忘记的差不多了,稍稍的做了一些满哥安排的课程的习题和训练,但整体上还是落下了许多许多。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在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一个个忙着毕业论文,一个个忙着找工作,自己心也没底了。是随大流?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继续走考公路?这时候,一个群体出现了:地下党——公考小分队,正式成立。现在想想,真心很感谢这个小团队,支撑我走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日子,在这个团队中,自己再次感受到了公考的激情和热血。

在小分队,我们每周有一次讨论。将自己这周遇到的难题进行一个汇总与分析,用满哥的方法再次详解一遍,在这样一轮轮的研讨之下,我们的水平都有了一个飞跃和突破;我们每天有经典题型分析精解。用上一切手机、电脑资源,在有道笔记上,在粉笔上,在微信上……我们每人每天必须推送自己的例题精解,在精解中完成一道题的思考过程,在对比中,发现别人的长处,吸收别人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互相学习。图文四楼、图文咖啡厅、北门出租房内,这是我们重要的根据地。你言语强,我数量好,他逻辑溜,在互相补齐短板的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知识点;我们是一个家。“XX省考可以报名了,你们别忘了”。“我发了一个招聘信息的链接在群里,你们看看,一起报名呗”。“XXX,帮我们定一下火车票,大家一起可以打双扣”。“XXX,我们是同一个考点的,一起订个酒店吧,穷”。“满哥都开始上课了,XXX你人si哪去了,别又出去浪了”……这一声声的回忆,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Ultra Kill:蜕变→总结

每一次学习,每一个周期,每一次考完,满哥都会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在自己总结中看到自己的得与失,在他人的总结中吸取他人的成长经验。

不管笔试还是面试,总结的作用都非同小可。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省考的成功就是来源于三次总结:

河南省考后的申论成绩不佳,我把它归结到了考试经验的不足,同时抱着已进面的想法沾沾自喜;国考后的申论,自己一败涂地,自己把原因归结到了运气不佳;江苏省考后的申论,自己再次一败涂地,自己深刻的认识到了是自己的原因。就在江苏省考后的一个月,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从宏观到微观,自己逐一的列出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在这一个月时间里,自己翻阅了自己以前写过的大小申论,自己参考了每次申论都能拿高分的朱菲菲、白帆的回忆版,在每一次砺行模拟考后,自己都拍下了这几个大神的申论做对比学习。就在这一次次的总结和反思的情况下,自己省考的申论终于考出了69分的成绩,虽然感觉还不是特别理想,但是相比于之前的55,还是有了质的飞跃。

省考面试的12天内,作为小助教的我几乎没有答题的机会。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还是经常每天作总结。做学员的总结,做自己的总结。每天晚上的12点,当自己做完总结睡觉时,才发现,自己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在这样的总结过程中,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在上海面试告败,省考备考阶段还语速过快的情况下,自己依旧自信满满。

省考前一天考官心理总结。在做考官的一天时间里,一边感慨自己又失去了一个训练的机会,一边细心的观察每个学员的答题,用自己作为考官的角度来做一个高分分析。就在这一天的考官心理总结之后,自己对面试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当晚上,自己将考官心理总结发给满哥的那瞬间,自己终于认识到了满哥的良苦用心。

Penta Kill:成“公”

笔试的大智慧安排,让我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模块的基础都是很扎实。而面试的长效准备,让我从开口关到高分,从一个不敢在大家面前说话的工科男,变成了面对众人也能侃侃而谈。

满哥说:顺境看坚持,逆境看坚挺,绝境看坚韧。跟着满哥一路下来,我成“公”了,下面就看你了。

在公考这条路上,我担心的不是自己不够优秀,而是比我优秀的人比我还努力。在公考这条路上,我学会了尽人事、听天命。在公考这条路上,我度过了人生最有意义的两年。在公考这条路上,坚持到最后,也有人管我叫“大神”了,你是否想成为下一个呢?在公考这条路上,一个工科男都成“公”了,那你呢?

现在,如果我说,作为工科男,我没玩过LOL,你信吗?

如果同样对公考有兴趣但不知如何着手准备的小伙伴,欢迎私信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921145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ked.com/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