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园区招商办公室
联系人:梁经理
联系电话:15000456391
欢迎来电咨询,竭诚为你服务!
1939年3月8日,陈赓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此时的他正带着战士们穿越平汉线,向西出发追击日军。
这时,政委手拿着一封电报走到他跟前,沉默了许久,嘴巴张开又合上,还是一言不发。陈赓看着战友怪异的举动,十分干脆地问:“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政委叹了口气,十分不忍地把电报递到了陈赓面前,说:“你看看吧。”电报内容很短,可陈赓却看了很久很久,紧紧抓着电报纸,许久不言语。
而电报上写着的,是他的妻子王根英壮烈牺牲的消息。
年轻的女工人领袖——璞玉出落成宝玉
王根英生于1906年,原来的名字叫庶心,出生在上海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她的家庭十分贫困,王根英在小的时候就早早地承担起来家务和赚钱的任务,八岁的时候,小小的王根英就跟着自己的嫂子到纱厂学接线头,矮小的身影在纱厂中来回忙活,还要时常挨饿挨骂,日子过得很艰苦。
11岁的时候,王根英俨然是个熟练工了,便到了恒丰纱厂做童工。又过了五年,她顶替了别人的名字到怡和纱厂成了一名正式的女工。怡和纱厂是英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最早的工厂之一,主要生产兰龙牌棉纱,在国内名气比较大。
繁重的工作并没有让王根英麻木,她始终在寻找机会提高自己,坚信命运需要自己来把握。
机会终于到了。
沪东区党支部创办思恩义务夜校招生的消息一传出,王根英得知了工人可以免费入学,就立刻报名入学。就这样,白天在车间中埋头苦干,做着纺织的工作。晚上又提起精神,跑到夜校去识字读书,接受新思想的洗礼。
在这里,王根英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天地,人不必每天忍辱偷生地活着,每个中国人都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而日本的侵略,更需要每一个人民都举起反抗的大旗,只有保卫国家,每个普通人才能安宁幸福的生活。
年轻而稚嫩的王根英被打动了,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学校的书籍资料,在知识的海洋里,她见了比最大的车间还要广阔的世界。
王根英的优秀和热心在整个工厂里都出了名。大家都知道这个小小的女工,干活麻利,学习起来劲儿更是大得不得了。于是,在选举纱厂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的团支书时,王根英被推举了出来。
1924年,在中共沪东区委的领导下,王根英组织举行了第一次的全场大罢工,而这场罢工中,总共有7000多人参与游行。这个18岁的姑娘的能力,让组织很快注意到了她。
后来,王根英积极参与多次爱国运动,也曾经因为带领工人罢工而被盯上,关进过监狱。但她始终不改初心,在1924年,加入了社会主义共青团,担任团支部书记。
1925年,王根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五卅(sa)运动时,王根英再次带领全厂工人们走上了街头,为枉死的工友们讨回公道,更要外商们正视中国工人们的诉求。罢工坚持了118天,最终,资方同意了国人的诉求。
上海的三次武装起义,都有王根英的身影,她也被选为上海临时政府的委员。
此时的陈赓正在工人夜校担任教员,同时暗中收集秘密情报。学生中,有这样优秀而年轻的工人领袖,陈赓自然而然就注意到了王根英。
陈赓在认识王根英之前就有过一段婚姻,是他的父母早早就为他定下的妻子。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陈赓,自然难以接受和素未谋面的女子稀里糊涂的定下终身,便强烈的反对拒绝。可家里的封建思想难以短时间内改变,况且对方是地主家的女儿,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无奈之下,陈赓逃走他乡。
而陈赓的父母只能把那个女子又送了回去,给了一笔赔偿金。
在工人夜校时,陈赓便多次向王根英示好,而这时的王根英只一心向往革命、向往知识,并不想分心在个人感情上。陈赓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常常跑到王根英家中,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和老人家聊天,也常常在老人家面前夸赞王根英的优秀。
王根英曾经说过:“不识字,没文化是最苦了,但哪有机会读书呢?要读书就不能做工,也就不能生活。只好望书兴叹。”
王根英虽然没有答应陈赓的示好,却也没有表现反感,只沉浸在学习中。后来,随着陈赓的在上海的工作结束了,只能遗憾地离开了这里。
但二人的缘分并没有结束。
陈赓“纸条求婚”,二人结为伴侣
1927年4月,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王根英也在参会的人员当中。
而陈赓所领导的警卫营则担任了这次会议的警卫工作,他是安保部的部长,也是代表之一。
两年过去了,可陈赓并没有忘记这个姑娘,他不想再错过王根英,因此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王根英正在认真听报告时,突然递来一张纸条,王根英好奇地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想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王根英接到纸条后,先是大吃一惊,随后又有些生气。她对陈赓印象很好,也希望和对方能多接触一些,但正因如此,陈赓这样略显随意的方式就让她心中有些失望。
于是,王根英直接扭身把纸条贴在了墙上,又继续听报告。
陈赓的第二张纸条又传来了,依旧是热情洋溢的求爱,写着:"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王根英神色不变,扭身又将纸条贴到了墙上。
王根英的冷处理没有吓退陈赓,反而让陈赓更加热情,又传来了第三张纸条,写着:"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王根英没有再看纸条的内容,直接又贴在了墙上。
这三张纸条引起了轩然大波,参与会议的人都知道了陈赓写纸条求婚王根英,纸条被人家姑娘直接贴在了墙上的事情。
周恩来得知后,找到陈赓对他进行了批评,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直接莽撞,只会让别人觉得不尊重。周恩来的话让陈赓回过神儿来,这才知道自己给王根英带来的尴尬。可事情已经到了这样的境地,要怎么样做才能弥补呢?
周恩来看着眼前无措的陈赓,心里暗暗决定要撮合二人。于是,在周恩来的提议下,他和邓颖超一同去找王根英,向她解释和沟通,而王根英也理解了陈赓的行为,害羞的点了头表示同意。
就这样,二人正式结为了夫妻。
但婚后不久,二人就面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异地恋。
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被邀请参加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有参加了国际工人劳动大会,后来,在组织的安排下,王根英回到上海,继续地下情报的工作。
而这时的陈赓,在南昌起义后,出发广东的途中,身负重伤,腿上和胫骨等处都中了弹,伤势严重,在多地之间流转诊治,两个月后才抵达上海见到了自己的妻子。
留守上海的王根英一直在家中等待着丈夫的消息,她已经知道了陈赓身中数弹的消息,担心的不得了,等见到陈赓时,更是心下又心疼又悲痛。病痛的折磨和旅途的颠簸让陈赓瘦了很多,王根英一边细心照顾着陈赓,一边联系党组织请求帮助。
在组织的安排下,陈赓被送到了上海专业的骨科医院进行治疗,在牛惠霖和牛惠生这对医生兄弟的帮助下,总算是保住了腿。得知了这个好消息,多日以来一直坚强示人一直保持着乐观的王根英这才放下心来。
192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成立。
中央特科主要从事地下工作,其中包括情报收集、对中共高层人物实施政治保卫、防止中共高层人物被国民政府和公共租界当局逮捕或者暗杀,并且开展针对国民政府的渗透活动。中央特科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采用暗杀的方式惩处当时背叛并且对中共造成严重危害的前中共党员。中央特科存在时间自1927年至1935年。
陈赓曾经在苏联学习过保卫工作,因此被任命为情报科长。为了能让自己的行动不受怀疑,最好的就是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生活。夫妻二人单独居住,很容易引起怀疑和关注。
因此,陈赓将家中的弟弟妹妹都接到了上海,大家都住在一起,任谁看都是上海安家立业的普通人。
1929年,陈赓和王根英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夫妻二人为他起名"陈知非"。
二人同心,是陈赓的妻子,也是大家庭的母亲
儿子出生后,短短三年内,他们搬家了5次,每次都会精心挑选一个四通八达容易躲避逃跑的位置。
而长期提心吊胆的生活并没有吓退王根英,她总是一边照顾着儿子,一边教育陈赓的弟弟妹妹,不希望动荡的生活让他们的教育落了后。可她又不仅是个贤内助,她时常观察家附近的情况,会关注每一个路过的人和陌生的邻居,她知道,陈赓在外工作,一家人的安全都在她的肩膀上。
有一次,陈知非偷跑出家门玩耍,碰到了巡逻的印度巡捕,他年龄虽小,却很敏捷的发现,印度士兵的枪没有自己的父亲藏在枕头下的枪好。但他年纪太小,并不知道厉害分析,出于对父亲的骄傲,他说了一句:“红头阿 三的枪,还没有我阿爸的枪好!”
这话被红头阿 三人听到了,便跟着知非到了他们家中,正巧碰上了出门寻找儿子的王根英。面对印度巡捕的质问,王根英反应很快,装作不懂其中利害关系的样子回复到:“有啊,有一支枪,是他爸爸在永安公司给他买的玩具枪。”
王根英反应得很快,又回答得有理有据,让印度士兵相信了她的解释,只以为是小孩子分不清楚真假才随口说的。
就这样,王根英化解了临门的灾难。
1931年,顾顺章叛变,因为陈赓与顾顺章联系密切,为了保护他。组织将他调往外地,而王根英则留在上海继续做地下工作,后来,为了更好地宣传和组织抗日,王根英忙绿得只能拜托其他人来照顾自己的儿子。
不久之后,陈赓又因为腿伤回到上海治病。
刚在医院术后没多久,能够下地的时候,陈赓就被调往中央苏区工作。
可丈夫两次回来,两次都是中弹重伤,王根英已经被丈夫的两次重伤吓坏了,她想要陪着陈赓。
组织刚刚同意二人一同行动,可陈赓却因叛徒背叛而入狱。这让本就忧心丈夫伤势的王根英更加失魂落魄。
4月初,王根英得知陈赓已经被押解到了南京,长时间的奔波和数日的寝食难安,让王根英眼前一黑抱着孩子倒了下去。孩子被人抓住了脚,保住了性命却磕破了头,而摔下楼的王根英,虽然受伤,却还在念叨着陈赓的安全。
疗养了两个月,王根英才病好了一些。
但到了1933年12月,王根英因为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关押在南京的一所监狱里。
四年牢狱生活,铸就枪林弹雨中“逆行”的战士
长时间的杳无音讯,让大家都以为王根英已经遇害,直到1935年,一个绣着“千云而上”的书包从监狱里送到了陈知非的手上,大家才知道,王根英还活着,她还挂念着儿子,希望儿子学好文化,踏云而上。
直到1937年8月,在周恩来的运作下,王根英才被放出。
陈赓此时正在云阳,刚刚出狱的王根英便立刻前往和陈赓团聚。
8月26日,夫妻俩多年之后终于再见,眼泪止不住地诉说着内心的思念。
陈赓在那天的日记之中写下:"昨日根英由西安到达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庆祝,并另辟一室使我们能作竟夜长谈,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根英在狱中长达4年,艰苦倍尝,在敌人威逼利诱之下,始终坚持党的立场不动摇。"
后来,夫妻二人,一人在前线抗日,一人在后方党校学习。毕业后王根英想要到前沿出力,便向上级提出请求。直到1938年,组织才同意,安排在太行山区的的财经干部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
也是在任职之后,夫妻二人有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那是在双方的队伍行进途中,两人意外相遇。
陈赓远早就认出朝思暮想的爱人,冲过去抱着王根英,大声说道:"喜从天降!喜从天降!天上掉下个王根英。"
而王根英都不好意思,说:"看你那疯劲!"
陈赓依旧是坦坦荡荡地笑着说:"情不自禁嘛!"
可这也是夫妻二人最后的温情时刻了。
1939年,财经干部学校收到日军突袭,在转移师生和伤员的过程中,大家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祸患冲散了。王根英一路保护着伤员们,为此还把分配给自己的一头骡子让给了伤员,而自己则跟着警卫部队一起突围。
眼看着就要逃离村子,王根英忽然想起装有公款和机密资料的包没有拿,便毅然折返回去取回。
就在她出村的那个瞬间,日本人发现了她,子弹向雨点一下向王根英袭来,王根英被扫射倒下。
等危机过去,同志们回去找她时,发现她身中数弹牺牲,腹部还有被刺刀割过的痕迹。
这个倔强机灵的姑娘,去世时只有32岁,永远地留在了革命的土地上。
陈赓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不已,暗暗下决心要为自己的妻子王根英守节三年。
时间并没有抹去失去妻子的痛苦,陈赓在百团大战胜利之后,突然间倒了下去,病了大半个月,好不容易清醒的时候,也是念叨着王根英的名字。
1946年,陈赓找到了生活贫困、在工厂里做童工的儿子,告诉了他母亲的故事,鼓励儿子去学校学习。
陈知非没有忘记母亲“千云而上”的愿望,成为了一名航天工程师。
陈赓在王根英牺牲三年之后才考虑重新组建家庭,而这时,善解人意的傅涯出现了。傅涯敬佩王根英,更想要为王根英做点什么,因此,在陈赓逝世后,她拜访那些曾经的战友们,为王根英写下了传记——《报国何计女儿身》来记录她的故事。
在去世之前,傅涯更是叮嘱子女们,把陈赓和王根英合葬在一起,她知道王根英是陈赓心中永远的痛,想要成全这位良将和为了革命牺牲的奇女子。
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多少的前辈们负重前行才得来的,珍惜和平,珍惜生活,珍惜和家人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致敬英勇的中国人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ked.com/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