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园区招商办公室
联系人:梁经理
联系电话:15000456391
欢迎来电咨询,竭诚为你服务!
这才是从县城走到西安的意义
35℃,8:30,排队,扫码,测温,等待……
图片来源:某校公众号,不幸中枪
高新不知多少小,校园开放日,往后看,人人人,还有家长在陆续赶来
学校老师正装列席,拿着话筒一边走一边介绍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和办学理念
教室里兴趣班的孩子还在上着课,秩序井然
国学班、硬笔书法、游泳课、读书室
这孩子真像厨子
后面的家长说了这么一句
小小烹饪班里,孩子们跟着老师做着蛋糕,一个小姑娘揉着面团
不禁惹笑了我
什么真像,就是
各位校长,请耐心等待,阶梯式奖堂
2020年7月本校第一次开放日,89个家长
2022年6月25日第三个校园开放日,280个家长与孩子
开校招生2年,家长们把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6年交给了我们
讲到动情刻,40多岁的这位女校长几近哽咽
门口站着的是28名的年轻教员,目测基本在35岁以内的年轻教师为主
走出校门,烟,火机,点燃
这才是我们从县城走到西安的意义
而我和她,只是今天无数近五年购房落户的新西安人的小小一员
6点半起床,匆匆在炕头拿起厚厚的棉袄,穿衣,洗脸
炉子边是昨晚放的帽子,还挺暖和,窝窝一登
“补丁”书包一拿,走
掀门帘
青黄稍有些粘稠的鼻涕来到嘴边
管它,袖子一抹
院里桐树上稀稀拉拉仅剩的几片叶子被吹的哗哗响
不知道啥鸟鸟嘎嘎叫了两声
赶紧走,要么
得罚站,忘了昨晚作业好像么写完
中午不让回家罚写作业的那个会不会是我
图片来源自公开网络
5点50,顶顶顶,闹钟响了
今天限号,7点前必须到学校附近
煮两个鸡蛋,两包奶
6点15分前做好早点,叫醒熟睡中的小朋友
书包已在餐桌上等了一宿,手表电已充满
上车就睡觉,至少她比我们潇洒,想睡就可以睡着
从家到学校,12公里,半个小时,每天的上学路就如一次漫漫取经路
04年随爷爷奶奶来到这个城市,11年毕业,考研失败草草上班,外地三年
14年回来,那年小朋友1岁,和媳妇在老家县城
17年学历落户,新西安人
18年她俩奔赴而来,老小区租了个小两室,养了条大狗,一家人,说不出的幸福
19年冬天买房,疫情第一年的20年5月收房装修,3个月装修,晾了一个月就搬了进去,不想两头出一边还着房贷,一边还得交房租,剩下的就是挣下的。有这个钱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不香吗?
也就是那一年,面临孩子上一年级的问题。小区在YT和GX交界处,划的学区是附近等待拆迁的村小,夏天尘土与渣土飞扬,遇雨满是泥泞。无奈只好又回到了电子城某子弟学校,我的高中母校,从建校至今经历了厂校——民办——收归公办,一堆收归公办后的历史遗留问题,只是因为熟悉加上我的爸爸在学校后勤,多少有个照料,能省心很多,也就是那一年媳妇在学校附近找了个工作上班,只是为了通勤时间和孩子同频。
一年级,二年级
她学会了很多
学会了用电话手表?同学好友,晚上发信息写作业被发现,害羞得关上门哭了
学会了好多句西安话
学会了竖中指,一次因为没认真写字被训斥给我了个,给她的,只有一顿毒打
学会了“收旧冰箱、旧家电、旧手机”的吆喝
双减前,每晚签字批改作业
双减后,作业少了,但你不知道她在学校的情况
十年寒窗苦读,十年奔波颠簸,难道就是为了跟卖菜的孩子在一起吗?
你去送上几次孩子,看看家长都是什么样,看看校风……
忙忙忙,忙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
直到那天,7点半到8点的那短短半小时
颠覆认知,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做房产类工作的,几乎没有好爸爸
很多次跟人喝酒聊天戏谑得调侃
6月开始各种咨询,附近在售2万+楼盘未来教育配套费交哪里了,未来学区是哪里
早上7点半、下午4点半蹲点考察
4月23日,周四,学区划分方案公布,周五早请假
周五早8点半,校门紧闭,保安大爷说:周六早8点半校园开放日,你明天再来
昨天的我和明天的她,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参观过程中,现在孩子们的教育环境与我还有我的同龄人,已是今非昔比,如果是80、90后教育是有没有的问题,那么当下上小学的他们是教育好不好的问题,也是自学区划分方案公布后闹得沸沸扬扬、几家欢喜几家愁。不是学校有没有,而是好不好,更是均不均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上一个更靠谱更好学校的问题!
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不一样,我是爸爸是一个员工,你是孩子是一名学生,我在努力做一个好爸爸好员工,你也在努力做一个好孩子与好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没要求双百,只要求你的开心与认真。
很多次我都对姑娘这样说!
阶梯教室开放日结束,老师们列队送家长走出教室
最后一队走出教室,媳妇蹿了下我的肩
你去问下校长插班生的问题
名额有,但得先紧着学区内刚交付的两年前1.8万+社区
先留信息
出校门前再问了下招生老师
回复
如上
17年百万新增人口,2018年千万人口,2020年万亿GDP网红西安
2017年放开学历落户,公众号办理后拿到了集体户口的那张纸,同年新增常住人口100万,而我就是其中一员!
人口的快速吸入,西引力异常凶猛,西安已不是西安人的西安,是陕西人的西安,是整个西北的西安。东有雄安,西有西安。
地铁加速,全运会,凡是国家利好好似都在西安。
18年两会后网红书记给总理看大西安规划堪舆图
大西安,大西安,大西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迎来送往,网红书记、全运/教育书记,众人齐说还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众人拾柴下的狂欢!楼市火爆异常,全款先买,商贷排队,公积金G出去!限购开始,摇号开始,主城、西咸不嫌、港务必港,陕西发展不靠海不临边,发展必须靠航天!过往5年,这个城市最不缺的就是利好和预期。
2018年4·28教育问政,西安教育行政被狠狠打脸!
教育问政,现场观众仅给到21分!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有市民当场提问“你们nai几年,都干啥去咧”
于是便有了2019年,西安市政府颁布了《2019-2021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给到了时间表和任务排期,当年作为看客的我们,看到了教育建设加速度。高新、曲江、浐灞、港务区、西嫌五大新城各大开发区纷纷加快学校建设,传统的城六区校舍改造提升,存量和增量两手都在抓。简单看下近年来在市政府一般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变化和占比,就能说明问题。
数据来源:西安财政局官网
有投资必有回报,换来的是学校数量的逐步梯队兑现。
数据来源:西安官方统计
换来的是,从去年的新生入学至今,无学可上的报道少了,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我的小区/楼盘是不是好学区!
不止于两百万的教育刚需
根据统计局官方数据,2021年西安在校小学生89万、初中生32万,高中生16万,总计136万,2021年常住人口1316万,占比达10%,每10个人中有一个是在校学生!
而学生,就是这个城市的未来!
也有自媒体朋友整理了类似的数据,以上统计还未计算新出生人口,疫情这三年的新生宝宝们,未来的教育刚需人群!
为何说尊重历史?一个城市的教育发展史,与其说是城镇化发展,不如说城市发展史。
建国初期的前三个五年计划奠定了西安的城市功能区定位基础。
在上篇《住学脱钩,与其关注房子和学区不如关注教育本身|快人快语》中将基础教育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前——国家大包、村/厂/校/行政系统内办校
第二阶段:1990-2010年——公办民办双轨,市场化傲视群芳,优势教育资源重塑
第三阶段:2010-2020年——城镇化进程最快的10年,式微民办转公与强势民办的一强多弱时代,学位房、学区房应运而生,名校+地产模式催生教育投资刚需
第四阶段:2021年至今,双减为开篇,从公参民到民转公,教育均衡化和公平原则背景下,属地原则与尊重历史
世界上本无名校,上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时间拉回到笔者的高中年代2004-2007,五大名校雏形早已奠定,南郊——西工大附中、陕西大附中、高新一中;东郊——铁一中、交大附中;西郊——远东一中;北郊——西安中学、红旗中学。时间再拉回到现在,除了这五大名校的排名稍有变动之外,看着变了看着又没变。只是多了一些名校分校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学校的好与坏,并非名师就能决定,更多的是背后的生源质量,而生源质量更多的来自于家庭的言传身教,父辈和我辈们确实有一些“寒门通过十年苦读成了贵子”,但看背后的概率,一切都没变。
恢复高考与改革开放至今的40余年,一代又一代的农村青年通过读书、经商、从军等各种竞争机制来到城市,褪去身上的黄土成了城一代,继而有了城二代、城三代、四代…..
正是有了时代的红利和城镇发展的红利,代际之间的赓续努力形成的正向激励,奠定了教育是所有竞争机制中最公平的一种,尤其是在经商文化较为薄弱的西北地区。
而优质的教育资源稀缺性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除了上一代形成的名校之外,试问,有多少学校不是近20年新建或原村办/厂办小学改制。
与其说尊重历史,准确的说,是尊重过往20年的教育发展,也是西安城镇化最快的20年。
与其只盯着五大名校,不如盯着如何能教好孩子的学校和老师。因为五大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得到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作为新西安人,更须关注的是城市新区的教育质量。2019年年初,西安市政府颁布了2019-2021年基础教育提升计划,学校数量的兑现速度已基本达成,家长们对学区的疑惑更多的是新开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师资能力。
首先,需要核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学质量算得上是好的教育?
就像我总跟孩子说的“我是我,你是你”,代际之间的教育经历教会了父辈和我们,孩子得考个好成绩,三年级前得回回双百,就连70多岁奶奶每次打电话总问我孩子学得咋样考了多少,父亲总是说娃上学皮不认真,我们可能会觉得作业必须做好,得多做题,因为我们就是从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过来的。开放式的教育,靠谱吗?最后还得过高考这条独木桥。
第二,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能带出更为优秀的学生?孩子考试的成绩,上线率,还是其他?新区很多老师都是从教经验5年,10年以上或许都很少,为什么我们疑虑?年轻老师负责人吗,这样教孩子跟我以前不一样,靠谱吗?
第三,城市在成长,教育在成长,家长在成长,孩子和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考察的最后阶梯教室放着学校20年开校第一年至今的MV,校园周边看到的是塔吊,是新修的城市道路,是在售楼盘,是在建写字楼。
第四,城市的发展由过往的摊大饼开发区梯次展开到老城区更新内涵提升与新区的提质让位于提速换挡。老城区除了几个区域节点位置,留下的是走不开的老年人、新进城的年轻人、新生宝宝;开发区代表城市的未来,产业、人口、教育、医疗。一过去,一个未来;一个是内敛与精神,一个是奔放与未来。
第五,撕裂与弥合。
五个撕裂——
1.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与原有行政区撕裂——雁塔与高新、曲江,长安与高新、航天,未央与经开、浐灞、曲江、沣东,灞桥与浐灞还有新晋的灞河新区。
2.不同行政区撕裂——长安撤县设区已有十几年时间,但长安区的孩子小升初只能在长安里面继续兜圈子
3.代际之间撕裂——50/60/70后、80/90后,00/10后沟通与所处时代教育模式与方式,80/90的填鸭式教育,与00后的双轨探索教育,10后的双减与民转公。
4.社会人群撕裂——贫富差距化,中产阶层崛起、农二代…..社会没有不撕裂的时代,只有阶层之间的上下轮转,貌似这些年看到的更多是阶层固化与加剧,并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5.教师群体撕裂——即将走下岗位的60后教师,70后教师群体,80/90后教师群体,或许00后老师已到岗并已在路上。
弥合
1.行政区与开发区的弥合:去年至今,行政区与开发区行政功能调整已埋下铺垫,今年市政府召开了多轮会议研究推进。行政区担任行政职能,开发区承担经济职能。教育领域,典型的高新和曲江在去年已经开始布局类似于教育集团化运营,从高新一小到高新二十八小隶属于管委会、曲江如是。
2.家长与教师信任。都在生长和成长,多给年轻老师信任。
3.代际教育理念弥合。填鸭式教育对但更多的是生存,兴趣教育好但如何才能对,我们更需要一些理解与尝试。
不满的不是学区,而是学区不好。
不满的不是学区不好,而是没别人家的好。
美好生活的愿望每个人都有,倒不如现实一些
让此前所有美好,皆往前一步
(ps:或许是过往五年写文,唯一一次没有谈房子,这才是在人间)
才疏学浅,略微小试,如有不妥,随时来怼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ked.com/8143.html